中国创业与投资专业门户 现在翊翎资本已累计完成9亿元⼈民币的投资规模。发起了7期基金,计划筹集两只新子基金,继续深度布局新技术和新人群。
在翊翎资本的投资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教育和消费升级等领域的初创公司。这些在不同赛道上竞争的项目,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人工智能”来做投资决策的,即使是未来教育也不例外。
这家2015年才成立的年轻机构,在2017年,就成为了清华五道口商学院CVC白皮书唯一入选机构。至今,他们已经投出了360企业安全集团、泰迪熊移动、爱快网络、智布互联、探月学院等明星项目,已累计完成9亿元⼈民币的投资规模。2017、2018年,他们有6家被投企业入选了百度AI加速器。截至2017年,翊翎资本所投公司已覆盖移动端日活逾4亿。
机构成立的时间不长,但作为创始人的王斌从2005年起,就参与了多次公司上市和并购案件,自己作为天使投资人也有不少成功案例。这也让翊翎资本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少数同时拥有VC和PE能力的投资机构。
翊翎资本的创始人王斌认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里,只有一个内心丰盈的、独立的,有创造和思考的人,才能不被人工智能代替。
在人工智能还没出现的时候,教育只是为了提高成绩和专业技能,但接下来,技能会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智能不会停下来,还会继续裂变,在这个裂变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止是生产力的提高,还有整个社会的变革,这其中,当然也有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是基于这个思考,翊翎资本即使在不同领域上进行的投资,但实际上都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做决策的。
在他们投资的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泰迪熊移动、爱快网络、CELLA、龙加智等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公司,也有一土学校、探月学院等面向新人群的未来教育项目,还有HappyEasyGo等消费升级领域的公司。目前,他们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和未来教育领域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项目都是他们对机构投资理念 —— 推动新⽣产力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新⼈群成长带来的消费与教育升级 —— 的一次次践行。
寻找有使命感的创业者
王斌想要找的创业者,是有使命感的。所以当他遇到王熙乔的时候,立刻就决定投资他,即使当时王熙乔连BP都没有准备好。
王熙乔是探月学院的创始人,这是一所高中学龄段的创新学院。在未来教育赛道中,探月学院一直是媒体和资本关注的宠儿,2018年12月,他们才刚拿下由险峰长青、慕华投资等机构联合投资的数千万A轮融资。
探月学院推崇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这所学校不按传统学科进行分类,而是制定了元认知、核心素养、程序性知识、事实与概念等五个层面的知识,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传统的“教授-学习”转向了“研讨式学习”,这所学校不提供高中学籍,而且基本所有孩子都会绕开高考。
作为一家学校的创始人,97年出生的王熙乔在18岁那年放弃了去美国读大学的计划,转而创办探月学院。换句话说,探月学院是一家由高中毕业生创办的高中。
按照王斌过往的经历,95%的创业都是资源变现型,这部分的创业者会强调自己手上有很好的人脉和资源,强调商业闭环,希望把手上拥有的资源变现。但是翊翎更希望能找到有使命感的创业者,而这样的人非常少。“一个中早期项目怎么可能起步时就是闭环呢?”王斌认为,伟大的事情都是在你的边界之外的,如果刚起步就画了一个闭环,那么这件事极有可能做不大。
2017年,跟王熙乔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王斌就发现了他身上的使命感。虽然,对于一个97年出生的大男孩来说,王熙乔身上的确存在着太多经验不足。但王斌认为,只要他有使命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拥有他所欠缺的经验的人是会聚合起来。经验是可以补足的,但创始人身上的使命感却很难靠后期补足。包括翊翎资本在内的投资机构,也都是受到这股使命感的影响,聚到一起,帮助他。
因为年纪尚小,王熙乔还不擅长人力管理。翊翎就帮他挖来了人力资源领域的资深人才,在建立起深度沟通和互信后,王熙乔完全把这个版块交付给了对方,使命感通过这一层层的交付传递到他人身上。创业公司必定会遇到困难,但身处于其中的人,会因为接受到使命感而连接在一起。机构也好,人也好,大家都因为王熙乔的使命感汇聚到一起。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你会看到它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对外传达的能力,翊翎想找这样的人。
在王斌眼中,智布互联的创始人傅俊超也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更好的是,他已经深入产业十多年,能看到产业的节点。
智布互联是一家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云工厂,目前专注于纺织面料行业。公司通过自研的云平台实时监测合作工厂(主要为纺织厂与染布厂)的机器运转情况,并通过订单产能智能算法将大量订单分配给不同特点和规模的工厂以实现产能和订单的优化配置,提升纺织行业的整体效率。 它发展的非常快,它在2017年8月拿了翊翎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后,又在12个月内连续关闭两轮新的融资。
作为创始人的傅俊超承担了很多压力,这个压力来自多方面的,像是内部管理的压力,业务发展的压力,人才裂变的压力,还有产业本身跨地域等的一系列压力。这些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一个历史时期里面,这对一个人的挑战是巨大的。
作为投资机构,翊翎需要帮助他在这个历史环境下去做拆解和支撑。翊翎资本的核心合伙人都做过产业创业,都经历过每位创业者的起落,所以除了能够找到人和资源来协助创业者外,他们还能发出真切的共鸣。翊翎帮创始人组织内部交流会,承担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桥梁,让双方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统一目标。他们还陪着创始人去勘测其他业务的可能性。
对于被投企业来说,投资人的投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上,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投资人需要去帮助他们找到需求,解决需求。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后才是核心工作。研究报告只是一份说明书,你能通过它知道这里的水温是28℃,但你不知道这个水会不会烫伤人。投资决策的反应是否及时,也是来自于对水温变化的敏感。要探知水温,就要深入到产业中去,陪着一起打战。
关注于产业链投资
翊翎资本的愿景和核心是“一家致⼒于深度参与价值创造的资本产业公司”。公司名“翊翎”是取自1和0,两个二进制的基础代码,用来表达资本和产业也能像1和0一样,可以交互出无限的可能性,而不只是确定性。
他们把人工智能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技术刚起步,要看技术、数据和行业是否融合,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阶段比的是科研能力,所以也只投头部公司。
第二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此时技术更为成熟,这个阶段要看成本、效率是否能优化到B端和产业可用。在这4年里,翊翎也是一直围绕这个基础来配合产业链搭建。等到成本和效率得到整体优化后,才会大规模进入到 to C 的阶段,也就是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里,就要比拼消费者的体验感和便捷性。但要走进to C的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
翊翎资本关注与产业链投资,他们一直希望在产业链里有深度的布局推动,能够在产业链里面起到一个串联者的作用,帮助产业链里的公司互相找到结合点,甚至放大链条的力量。
他们认为当这个链条一旦成长起来了,投资整体效率就会上来,而不是再去case by case地去做。相比单纯的财务投资,产业链投资的成熟周期、回报周期比较慢,但完善的投资布局让机构走得更加扎实。
现在翊翎资本已累计完成9亿元⼈民币的投资规模。发起了7期基金,计划筹集两只新子基金,继续深度布局新技术和新人群。